

Water (1)
俗語說「水是茶之母」,好茶尚須有好水泡,可見水對泡一杯好茶的重要。歷代茶人於取水一事,頗多研究。有人取“初雪之水”、“朝露之水”、“清風細雨之中的無根水”;有人則於梅林中取花瓣上的積雪,化水後以罐儲之,深埋地下用以來年烹茶,歷來傳為佳事。白居易詩云「融雪煎香茗」,辛棄疾詞曰「細寫茶經煮香雪」,元朝劉敏中說「旋掃太初岩頂雪,細烹陽羨貢餘茶」,而乾隆皇帝則更「遇佳雪每收取,以松實、梅英、佛手烹茶,謂之『三清』」。 烹茶用水,古人是把它當做專門的學問來研究的,因而歷代都有專著。明人許紓在《茶疏》中說:「精茗蘊香,借水而發,無水不可與論茶也。」張大復在《梅花草堂筆談-試茶》中講得更為透徹:「茶性必發於水,八分之茶,遇水十分,茶亦十分矣,八分之水,試茶十分,茶只有八分耳。」而張源在《茶錄》中則稱:「茶者,水之神;水者,茶之體。非真水莫顯其神,非精茶曷窺其體。」可見水質直接影響茶質,泡茶水質的好壞,直接影響到茶的色、香、味的優劣。古人認為只有精茶與真水的融合,才是至高的享受,最美的境界。 《茶經》〈五之煮〉載「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。其山水,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」,意思是烹茶用的水,以山水最好,江水次之,井水最差。山水又以出自乳泉、石池,水流不急的為最好。較具體來說,從味、色等不同角度出發,總結出“清、輕、甘、潔、活、冽”等標準來評判水質和水味,尤其對名山名泉,更是如此評判。因此,自唐以來,關於“天下第一泉”的品題與爭論,一直聚訟紛紜。劉伯芻列揚子江南零水為第一,陸羽則數廬山康王谷水帘水為第一,而乾隆帝則品評北京玉泉山泉水為第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