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「笠仔六安篇」之一
甚麼是「笠仔六安」茶?
近年已經很少聽到人說飲六安茶,有些人也只是聽過香六安或者六安骨,殊不知香六安實為混有米籽蘭的舊普洱,而六安骨卻是安溪鐵觀音的茶梗,行外人還以為是同一種茶;所以除了是茶葉界的老行尊,或是品茶老饕,一般人都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六安茶,更不用說甚麼是「笠仔六安」了。
話雖如此,六安茶曾經在五、六十年代是茶樓的必備佳品,那時除了普洱,喜泡茶的人很多都愛飲六安,因它與普洱同是愈存愈好飲的後發酵茶,而嶺南一帶的醫師更會用它來作藥引,以增加中藥煎煮的藥效。可是,何解此等好茶竟然在茶葉市場上一度絕跡呢?
六安茶,與普洱一樣,並不以產地命名。六安位於安徽省,以出產六安瓜片聞名,但六安瓜片是炒青綠茶,形似瓜片,葉綠微翹,與笠仔六安可說是風馬牛不相及!
笠仔六安首推「孫義順」牌號最為有名,按孫義順的笠仔六安茶內票所記:「向運佛山鎮廣豐發售,歷有一百五十餘年」,以此推算,孫義順約創立於清乾隆年間。明朝許次紓之《茶疏》記載了六安一帶以竹簍所載的茶,謂其「未及出釜,業已焦枯,詎堪用哉。兼以竹造巨笱,乘熱便貯,雖有綠枝紫笋,輒就萎黃」,所以有人估計這「綠枝紫笋」,又以竹簍所載的茶,可能就是「笠仔六安」的前身,經研究改良後,成了近代的六安「軟枝茶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