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知
何謂工夫茶?
「工夫茶」,又稱作「功夫茶」,起源於宋代,在福建和潮汕地區大為盛行,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傳和發展。蘇軾有詩云:「閩中茶品天下高,傾身事茶不知勞」。 「工夫」二字有多重意思,一般指「費時」和「耗費精力」之意,由於泡工夫茶比較講究沏泡和品飲的學問,因而得名。工夫者,須在水、火、沖工三者求之。 翁輝東《潮州茶經.工夫茶》記述:「評泉品水,陸羽早著於先:潮人取水,已有所本。考之《茶經》,『山水為上,江水為中,井水其下。』又云,『山頂泉輕清,山下泉重濁,石中泉清甘,沙中泉清冽,土中泉渾厚;流動者良,負陰者勝,山削泉寡,山秀泉神,其水無味。』甚且有天泉、天水、秋雨、梅雨、雪水、敲冰之別。潮人嗜飲之家,得品泉之神髓,每有不憚數十里,詣某山某坑取水,不避勞云。」可見潮州人泡工夫茶,對用水非常講究。 煮茶要訣,「水常先求,火亦不後。」蘇軾又有詩云:「活水仍須活火烹」,活火,就是炭有焰,其勢生猛之謂也。今天雖不用炭,也要求燒水的熱度要高,千萬不要以文火來煮。 工夫茶以濃度高見稱,初飲似嫌其苦,但茶至喉頭,轉苦為甘,有苦盡甘來之意。沖泡工夫茶只限用重焙火的半發酵烏龍茶,以武夷岩茶、閩南溪茶為上,廣東單欉亦可。